时间:2024-07-17 20:06:06 作者:知网查重入口 www.9foxs.cn
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、管理人员和学生,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、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。
这一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处理办法,明确了六类学术不端情形,包括剽窃、抄袭、侵占他人学术成果,篡改他人研究成果,伪造数据或捏造事实,不当署名,提供虚假学术信息,买卖或代写论文等。 一旦被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,甚至可能面临开除、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方式。
学术不端问题的解决,建立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前提,也是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。 但教学科研人员、学术共同体乃至社会各界真正建立起对学术道德的信仰,才是问题的根本。 学术研究的底线是学术道德,学术研究的红线是法律规范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我国鲜有采用刑事手段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。 例如,同样是学术造假、骗取巨额研究经费的行为,韩国黄禹锡案中的当事人不仅受到了行政处罚,而且受到了刑事制裁。 而我国“汉芯”造假案件的当事人仅受到了撤销行政职务、撤销相关荣誉、追回相应拨款和经费等处罚,并未承担任何刑事责任。